台灣電視劇《台北女子圖鑑》幾個月前在台灣引起廣泛討論。這部電視劇的評論很多。我同意某些評論;但是,有某些評論我不同意。我認為很多台灣人在評論電視劇或電影時應該要理解一些事情 (一些台灣編劇並沒想到的)。所以我決定寫這篇文章。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著重在討論我對於台灣編劇地位低落問題的觀點和我的解決方案。看完這篇文章,你可以繼續看我的另一篇文章:我針對一些台劇《台北女子圖鑑》評論的評論。
編劇在台灣地位低落的問題
我對兩位編劇的兩個觀點的看法
很多台灣評論說這部電視劇的劇情有問題,是編劇的問題;因此,一位台灣人在Dcard上發表文章,問這部電視劇的其中一位編劇是不是中國人,因為她的名字看起來更像是中國人的名字而不是台灣人的名字。那篇文章發表後,一位台灣編劇在她的臉書上發文告訴大家,台灣觀眾在批評之前必須了解台灣影視業的情況[1]https://www.facebook.com/bluerose0816/posts/10217011733605474 。她說道,如果觀眾想對一部電視劇提出一些批評,那當然可以。然而,她呼籲大家不要通過找一位編劇的名字來針對某個特定的編劇,因為編劇在台灣的地位低於導演和製片人。一則Dcard文章還舉了一個例子:在用來祈求拍攝過程順利的開鏡紅紙上 (台灣影視業由於傳統文化而衍生出的習俗),寫著導演和主要演員的名字,上面沒有編劇的名字。台灣的編劇基本上就是打字機器,只能根據老闆或導演的想法寫劇本[2]https://www.dcard.tw/f/tvepisode/p/240136135 。
除此之外,針對上述Facebook文章指出的台灣編劇的困境,另一位台灣編劇在PTT (一個台灣線上論壇) 上發表的另一篇文章中寫道:“試問,製作人跟導演是幹嘛的?不就是應該掌握整個作品的方向嗎? 編劇寫不好,你當導演不能溝通修正嗎? 如果籌備拍攝的時候你都看不來有問題, 然後上檔了被說像狗屎,才來說編劇是最弱的一環, 這不就等於甩鍋還背刺與你奮戰的編劇?” 這位台灣編劇進一步在回覆區補充道,“演員也常常自己發揮呢 還會說,‘我覺得這個角色不會這樣說話’ 說穿了,就是真的沒把編劇放在眼裡啊” [3]https://www.ptt.cc/bbs/movie/M.1633878452.A.BB4.html
根據在2016年寫的此篇文章(點擊便可閱讀),台灣編劇的地位確實低落並且不被重視[4]https://news.cts.com.tw/mol/campus/201611/201611221823744.html 。 所以我不會在這裡討論這一點。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這部分的資訊,你可以閱讀這篇文章。不過,對於台灣編劇的整體困境,以及對於第二位台灣編劇談論導演和演員問題的看法,我有一些看法。
第一,對於這部電視劇編劇的指責,第一個編劇吳女士在指出台灣編劇地位低落的臉書貼文裡說道,“戲好的時候,誇的是演員很會演、導演很會拍,只要不順你意,就拿在製作核心中最不被尊重的編劇開刀,叫編劇背鍋。” 許多台灣人因此對此評論表示,觀眾指責編劇是不對的。儘管如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我不認為這是對編劇的攻擊。事實上,不管是在西方國家或是在台灣,由於“導演” 這個角色是在很多新聞中最常被提起的,很多人一直都不知道,每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的背後都有一個叫做 “編劇” 的重要角色。這就是為什麼觀眾只會稱讚一部好電影的導演,卻忽略了一部好電影背後有一個編劇或多個編劇。觀眾一直以來也一直在批評一部爛電影或電視劇的導演,卻沒有考慮他們批評的點究竟是導演的責任還是編劇的責任。在我看來,這是台灣觀眾對影視業的認識和影評能力的提升,因為他們終於意識到,除了導演和演員之外,還有一個重要角色叫做 “編劇” 。
我先前提到的PTT那篇文章寫了什麼是編劇,但是我覺得說明的不夠清楚。讓我給你們一點關於分別什麼是 “編劇” 和什麼是 “導演” 的知識。編劇是編寫電影或電視劇的劇情 (故事,換句話說) 的人。這跟小說的作者類似;主要的區別是,編劇必須以一些有利於拍攝電影的方式來編寫劇本,而小說作家則不必這樣做。相反的,小說的作者必須用文字來描述故事的每一部分,包括風景。另一方面,根據StudioBinder所述,導演的角色在於透過將劇本形象化(視覺化),同時指導演員和技術人員捕捉屏幕上的視覺效果,以來指導電影的製作。例如,解讀劇本、設定電影基調、指導演員和攝影機,這些都是導演的職責 [5]https://www.studiobinder.com/blog/what-does-a-director-do/ 。你可以閱讀此篇文章以了解更多關於電影導演的工作。因此,在正常情況下,當你喜歡或不喜歡一部電影的原因是由於它的劇情,你不應該讚美或批評導演;相反地,你應該讚美/批評編劇,因為編劇是創造 (寫) 故事的人,就像小說的作者一樣。有一些專業的影評會稱讚導演的故事好,這可能是因為導演同時也做了編劇的工作,他自己為這部電影寫了劇本,而不是編劇寫了此電影的劇本,這在許多美國電影的製作中很常見。同時,也有很多影評因為一個好故事而讚美/批評導演,卻沒有搞清楚一個好故事 (劇情) 是否來自編劇,和導演是否真的也兼做了編劇的工作。在對導演進行表揚或批評之前,你需要先確定你究竟喜歡你看的電影/電視劇的哪些部分,及編劇和導演是不是同一個人;有時,你喜歡的是一個好的情節,這意味著好的編劇,而編劇的人是編劇而非導演。
因此,由於台灣觀眾對這部電視劇《台北女子圖鑑》的批評點,大部分都是關於劇情,如果他們批評的情節不是導演或老闆糾正的或來自於導演或老闆,這些台灣觀眾並沒有責怪錯誤的人。
此外,談論這部電視劇的一位編劇名字的行為,單純只是在問這個編劇是不是中國人,而非台灣人,以及猜測劇組是不是找了個中國人來編關於台北的劇本。雖然這段話引起了一些人懷疑原文作者歧視中國編劇,她的事後解釋也沒有解釋清楚為什麼她的話並沒有在歧視中國編劇,但即使假設她的原話真的在歧視中國編劇,整篇文章依然只是在懷疑編劇是不是中國人而已,並沒有編劇吳女士所指的 “獵巫“ 意思。另外,雖然我認為原文作者表達能力有問題,因為該篇原文和她的事後解釋 ”這就是更嚴重的問題了“ 此話其實都並沒有解釋清楚為什麼她的話並沒有在歧視中國編劇,但根據此人的原話 “該不會找中國人來編關於台北的編劇吧”,她的意思是中國人可能對台灣不夠瞭解。我不贊同此如果編劇是中國人就把這個不受歡迎的情節歸咎於中國人對台灣不夠瞭解的想法 (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也可能會寫出對台灣不夠瞭解的劇),但這懷疑也是有可能的,因此也沒什麼不對。更重要的是,問這個問題的觀眾除了責怪中國編劇不夠了解台灣外,幾乎沒有攻擊編劇的意思。
而且,批評一個編劇爛有什麼錯?許多美國人因為一些導演拍的電影很爛,因此批評許多導演很爛。為什麼劇情不好時,觀眾不能批評編劇爛呢?的確,台灣的編劇在業界並不被重視,被觀眾詬病的點可能來自老闆和導演的點子或修改,而非編劇;然而,首先,即使很多劇情的概念來自於老闆或導演,被觀眾詬病的情節也可能出自編劇之手,而不是出自老闆或導演之手。在這樣的情況下,批評編劇寫這部分劇情並沒有錯。編劇應該要傾聽批評,思考批評是否確實有道理,如果有道理,就改進自己。其次,觀眾並沒有參與這部電視劇或這部電影的工作;因此,他們不知道他們不喜歡的那部分情節是否仍然來自編劇,或者實際上來自老闆、導演或製片人的想法。如果觀眾批評部分情節,她/他當然可以批評編劇。如果你是編劇,但那部分情節不是你想出來的,你可以公開說出來解釋一下,但不管你願不願意公開解釋,你都不應該責怪觀眾在提出批評之前不知道這個部分情節的想法並非來自你。你可以解釋它,觀眾確實必須接受這不是你的錯。但是,也不能怪觀眾一開始就批評錯了人。在你看到他們的批評並提供你的解釋之前,沒有人知道誰應該被批評。
由於以上原因,我認為指出台灣編劇困境的第一位編劇吳女士有點過度反應了。向大眾解釋台灣編劇的困境是很好的;但是,她不應該責怪觀眾在不了解這個產業的情況下批評編劇。 她可以直接向大眾解釋,而不是指責觀眾批評編劇。
第二,關於第二位編劇的導演和製片人應該給建議的想法,以及他對演員想法的看法,我也不完全同意這位編劇的想法。讓我問你,這演員不應該對角色有意見的觀點,和導演、製片人應該給編劇提供建議的觀點不是互相矛盾嗎?你到底想要什麼?你到底要願意接受別人對你劇本有意見,還是要編劇對劇本有主控權?你寫不好時,你想要別人給你好建議、提供劇本的方向,然後還是要寫上這是 “你的” 劇本,不是那些提供方向的導演或老闆的,寫得好時你又突然想要對劇本的主控權了?你只是在擺脫 “你的” 責任。
有些人可能會說,導演和製片人在對劇本提出建議方面有相關專業,而演員則沒有這種專業。確實,演員主要的專業在於演戲,而不是寫故事或修改劇本。儘管如此,這並不代表演員就不能提供好的意見了。你怎麼保證演員的意見一定不好,導演或製片人的意見一定好?沒有什麼是絕對的。你必須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每個人的意見,包括非專業觀眾的意見。
此外,演員實際上可能會提供了一個好的意見。 她/他是需要扮演這個角色的人。很多專業演員為了演好戲,必須將自己融入角色裡。聽聽演員對角色的理解,討論一下,還是不錯的。
不管如何,我不是在建議編劇一定要聽大家的意見。有時來自演員或者甚至導演的意見可能很糟糕。這是我的看法:假設台灣的編劇地位更高,對劇本有發言權,編劇是否願意接受演員、導演或任何人在劇本上的意見,是編劇作為一部劇的主要編劇的權利和事情。但正如我所說,編劇必須獨立思考和判斷每個人的意見。編劇自己思考後,可以與導演、演員或任何提出意見的人進行專業的討論。即使台灣的編劇在劇本上沒有發言權,編劇在製作過程中還是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與導演、製片人、演員或老闆就一些意見進行專業的討論。我的另一篇文章有進一步解釋當編劇對劇本沒有發言權時,他/她仍然可以提出什麼樣的意見。
此外,就像畫家或音樂人是藝術家一樣,作家也是藝術家。如果你作為一個編劇想要完全掌控你的劇本,也就是擁有你的藝術家脾氣,拒絕任何建議,那是可以的,只要你的作品還能被接受,或者你不在乎你的作品是否被拒絕。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為自己創造的糟糕劇本承擔全部責任;你不能責怪任何人 – 是你選擇對你的作品有完整的控制權的。
第三,有台灣編劇指出,台灣的編劇只是根據老闆和導演的想法寫劇本的打字機器。即使那是真的,故事的細節可能仍然來自編劇本人。老闆或導演只是提供一個大概的想法。在另一些情況下,故事的主要思想仍然來自編劇;老闆或導演只是對某些特定部分提出一些意見並要求修改。對一部電視劇或電影的批評可以針對作品的任何部分。它可以是故事的概念之一,也可以是故事的任何特定部分。這取決於在實際情況中是 “誰” 創造了那部分故事的概念或修改了那部分故事。是的,被批評的想法可能是老闆或董事提出了一個糟糕的想法或提供了錯誤的修改建議;但是,它也可能來自編劇本人。台灣編劇必須思考實際情況,根據實際情況應對對編劇的批評,而不是簡單地用 “台灣編劇是打字機” 來為每一次對電視劇或電影情節的批評辯護。
台灣編劇困境的部分解決方案
好的。說完兩位編劇的兩種觀點,我想談談解決台灣編劇困境的辦法。在一篇文章中,有許多台灣編劇困境的諸多問題被指出來[6]https://news.cts.com.tw/mol/campus/201611/201611221823744.html 。 我將只關注該篇文章提到的三個主要問題。以及,這將只是 “部分” 解決方案,並不會解決 “所有” 的問題。
(1) 導演王傳宗:台灣編劇目前面臨到最普遍的問題是「不受重視」與「不受保護」,以及非專業領導專業。國外有編劇工會保障編劇的基本權利,編劇也享有崇高地位……..台灣主導編劇並不是編劇本人,時常是由電視台主管、製作人,甚至是導演來主導。
我的建議:
既然你知道國外有編劇工會,但台灣沒有這樣的工會來保障編劇的基本權利。你為什麼不建立一個呢? 更何況你們這些說明台灣編劇問題的很多人都是台灣影視業的資深人士;你們中的一些人一定認識很多業內同行,可以邀請他們加入這樣的工會。這樣的工會,或許無法改變台灣編劇無法主導劇本的現況。不過,既然你說台灣的編劇“不受保護”,又特別提到國外的編劇工會保護編劇的基本權利,我猜有些編劇的基本權利在台灣是不受保護的。建立一個在台灣的編劇工會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2) 編劇陳慧如: 電視台取樣收視率方式有問題,現今很少人用電視收看,多數用網路收看。雖然最近興起許多視頻網站,但普及率不強,導致收視行為分散,沒辦法計算收視率,因此許多戲劇收視率低,電視台收不到廣告費,沒有收入就沒辦法投資作戲,整件事惡性循環,造成電視劇越做越少
我的建議:
這位編劇指出了一個重要問題:電視台取樣收視率的問題。直到最近,在討論影視產業問題時,在台灣電視劇上的投資的減少仍然一直是一個經常被提及的話題。以下是我的看法。
第一,在台灣的電視台的部分問題不是廣告費收入減少,而是在台灣的電視台的相關人員太過死腦筋,和沒有對時代的變化做出反應。電視台取樣收視率的問題並不會導致電視台來自一部電視劇的整體收入下降;除非電視劇並沒有被放上視頻網站,只被放上電視播映,否則造成收視率計算問題的分散化觀看行為,也不會使來自電視台所製作的電視劇的整體收入下降。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在網路上看劇而不是用電視觀看,各個電視台的廣告費確實減少了。但是,如果電視台製作自己的電視劇或其他類型的節目,通常也會將它們放在網路的視頻網站上。因此,問題在於,這些自己製作電視劇和其他節目的電視台應該改變計算收視率的方式,此類電視台還是應該要從他們放上電視劇或節目的視頻網站中計算收視率。過去電視台取樣收視率的方法牽涉到裝機量[7]https://zh.wikipedia.org/zh-tw/收视率 ,由於視頻網站沒有裝機這類行為,因此台灣員工們覺得沒有辦法計算視頻網站的收視率。其實並不需要弄得那麼複雜,傳統計算收視率的方式考慮到裝機量是由於想衡量看電視的人口中實際看某節目的比例。其實換個方式來看,若用觀看人數去比較各節目的受歡迎程度也是可以的;觀看人數越高,代表你的該節目越受歡迎。
因此,計算方式非常簡單,你僅需做兩件事:
一、將電視的收視率改為僅以觀看人數為標準,不看裝機量;觀看人數的計算方式也很簡單,既然同樣是電視,那按照傳統怎麼計算觀看人數的、就一樣怎麼計算算個大概即可。計算出有多少收視戶後,將平均每一收視戶有多少人觀看某劇,乘以總收視戶量。
二、計算某一電視劇/節目分別來自電視和來自視頻網站的觀看量並加總即可。
( 這只是一個較為簡單的方法,若你想將觀看量與觀看時長放在同一個指標裡做綜合考量,那你可以自行研究其他國家是如何計算來自視頻網站的流量的,或你可以諮詢一間統計研究公司。)
視頻網站人氣高不高、收視行為分散化,與在台灣的電視台無法計算收視率的問題無關。單純只是電視台老闆及負責相關業務的主管和員工太過於死腦筋,以致於一昧的說“沒辦法計算”,他們卻從來沒有想過,即使他們沒想到如何加總來自電視和來自視頻網站的收視率,以及分開看兩種收視率會較難評估一個電視劇的整體表現,也不應該死腦筋到認為 ”沒辦法計算收視率“ 等於 ”收視率低“。收視率真的有那麼低嗎?由於有些流量跑到網路上去了,因此不見得,你還是至少應該看看一部電視劇在視頻網站上的表現。另外甚至有些老闆和員工或許根本沒想到應該要計算來自視頻網站的收視率。再者,他們只需換個想法,就可以把視頻網站上的收視率和電視收視率加總在一起。
在台灣的電視台的廣告費的減少也是如此。電視台的電視劇的部分觀看次數來自視頻網站。製作電視劇的電視台也應該把來自視頻網站的收入算進去,再加上廣告費,而不是只算廣告費。這才是來自製作一部電視劇或電視節目的正確的收入數字。老闆和負責相關業務的人太過於死腦筋了。
如果所有播放電視劇或電視台製作的其他節目的渠道包括視頻網站的總收入仍然減少,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也許你需要思考的是為什麼觀眾不喜歡你的電視劇或節目;或許還有其他問題,導致電視台的來自劇集的整體收入下降。
註: 傳統抽樣計算收視率的方式由於使用抽樣方式,有諸多批評,當然並非準確。以上只是提出如何將某劇/節目在傳統電視的表現與在視頻網站的表現能夠使用同一單位加總,以評估某電視劇/節目的整體表現。上述計算視頻網站流量的方式並沒有涉及抽樣,因此若加入觀看時長做綜合考量是不會有不準確的問題的。你可以另外自行思考就傳統電視方面該如何改善計算收視率不準確的問題,也可以忽略此問題,隨著時代改變,來自網路的觀看量會越來越多。
第二,另一部分的問題不是來自於電視台。從該篇文章的話來看,電視台的主要收入是廣告費,而這些廣告收益的一部分會再投資到新劇上。事實上,除了一些電視台設立製作部門製作一些電視劇或節目外,有些電視劇和電影不是電視台創作的,而是電影電視製作公司創作的 — 這些公司聘請導演、製作人、編劇,和許多製作電視劇或電影所需要的相關專業人士以製作電視劇或電影。因此,對於播放外部製作公司電視劇的電視台,只按來自電視的收視率計算收視率是合理的;畢竟電視劇不是他們出品的,視頻網站的收入也跟他們沒有關係,所以他們才不會在意來自視頻網站的收視率。由於隨著視頻網站的出現,觀看行為發生了變化,這樣的電視台的收入自然會越來越少,電視劇的投資也是如此。除非這樣的電視台想出轉型的辦法,否則收入下降是必然的結果。
真正的問題是,影視製作公司除了電視台的投資外,必須尋找其他的投資來源。另一篇在2022年被發表的文章,就指出來自國外視頻網站的投資金額比以往來自電視台的投資金額還要多,播放影劇的視頻網站就是新的投資來源之一。時代變了。不僅電視台要對此做出反應,影視製作公司也要對此做出反應。可惜的是目前在討論的此篇在2016年發表的文章在當時發表時,有可能很多影視製作公司當時還沒跟上時代改變,因此才會寫出來自電視台的投資減少的擔憂。事實上,Netflix 甚至2016年時就已投資了幾部在台灣的電視劇。上述這篇在2022年被發表的文章指出的問題才是較值得討論的問題,文章指出,“國際OTT平台每年頂多只會挑選4、5部旗艦作品投資,那麼台灣剩下的十幾部劇,幾乎得以賠錢的低預算拍攝,尤其有線電視台的廣告經費持續減少,節目製作費越來越低,根本無法拍出好戲。如果來自國外視頻網站 ( 例如:Netflix ) 的這個新的投資來源還不夠 ( 例如上述指的國際平台挑選的作品數量少、大多數的劇沒有預算的問題 ),那就是這個產業專業人士的事了。我個人並沒有好的解決方案。我只是指出,目前在討論的此篇2016年的文章指出的影劇投資減少的問題並不只是有關於電視台的問題。不過這篇2022年的文章指出,瀚草影視湯昇榮提出了一個好模式:以投資電影的模式投資。我認為這看起來是個不錯的模式,或許會成功,有興趣的不妨閱讀該篇2022年的文章看看詳細內容。
如同我所說的,如何解決投資金額不足的問題,我個人並沒有好的解決方案 ( 但同樣根據上述,已有業界人士提出方案 )。我除了只是想指出此問題並不只是有關於電視台的問題外,另外想指出2016年的該篇文章談論的 “取樣收視率” 的問題 ( 上述我所解釋的: 收視率計算的問題並不會真的導致來自一部劇的收入減少 )。我建議台灣的非電視台的影視製作公司注意,在當某電視劇不是電視台所製作的時候,電視台只看來自電視收視率是合理的。另外身為非電視台的影視製作公司,你不能只依賴電視台而只看來自電視的收視率來判斷一部電視劇的受歡迎程度。不要再那麼死腦筋了,你還應該根據視頻平台上的觀看量來判斷影視作品的受歡迎程度。
(3) 編劇魏嘉宏:現階段大眾市場多為小情小愛….此類型是風險最低,最安全的一種作法,如果有較特殊的戲劇題材,經過分眾後,市場極小,造成收視率低,而業者更不願意投入廣告與資金,市場沒有打開,節目題材失去多樣性,趨向保守維持現況
我的建議:
在我看來,這是目前台劇最關鍵的問題。確實,愛情&浪漫類型的戲劇是台灣最受歡迎的戲劇類型;許多台灣觀眾包括成年人都喜歡愛情和浪漫類型的戲劇,但不喜歡其他題材的戲劇。台灣確實有一些優秀的作家寫的小說不是愛情&浪漫的題材;然而,他們的小說並沒有受到老闆和投資者的青睞。從我的觀點看,有三點需要注意。
第一,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你不拍一個新的題材,這個題材當然沒有觀眾能夠看和喜歡。有一些台灣電視劇是關於愛情和浪漫類型戲劇以外的話題,並受到台灣觀眾的喜愛。例如,《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部反映社會問題的台灣電視劇,深受台灣觀眾的喜愛。所以你應該想一想為什麼很多愛情和浪漫類型以外的台劇不受台灣觀眾喜愛,不像《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獲得了很多台灣觀眾的好評。可能是行銷或包裝的問題,也可能是導演、製作、編劇等其他問題。例如,公視經常投資於愛情與浪漫以外的題材,以符合該台的形象。該台的電視劇在台灣不受歡迎,這也是很多老闆和投資人擔憂製作愛情以外的新題材的原因之一。然而,正如我所說,談論社會問題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此劇,依然深受台灣觀眾的喜愛。製作公司老闆和投資者也應該思考一下,除了愛情&浪漫類型以外的題材在台灣不受歡迎的問題之外,可能還有其他問題存在。
再者,的確過去很多非愛情類題材的台劇不受歡迎;然而,時代變了。過去,嬰兒潮一代 (即千禧一代的祖父母和父母) 除了三立台灣台的8點檔劇外,是很少看電視劇的。當時還是青少年和小孩的千禧一代對社會問題和其他話題不感興趣,或者因為年紀太小而無法理解這些話題。現在千禧一代都是成年人了,也有很多台灣觀眾對其他題材感興趣。《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製作公司的老闆和投資人要跟上時代的變化,多拍其他題材的電視劇。
即使社會問題對台灣觀眾來說是一個太嚴肅和困難的題材,還是有很多可以拍的題材。例如,美國的很多電視劇和電影都是科幻小說。這題材並不是較為嚴肅和困難的社會問題。全世界 (包括台灣) 的人都喜歡美國的科幻電視劇和科幻電影。為什麼台灣不拍一部科幻電視劇,而是一直拍攝同樣的愛情浪漫題材呢?事實上,有一位台灣小說作家伊格言在2010年寫了一部科幻小說,入圍了兩屆西方的小說比賽[8]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33221975796 。另外,另一位台灣作家寫了一部奇幻小說,並獲得了由美劇《冰與火之歌》的原作者喬治·馬丁設立的小說獎[9]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nmEyng 。 雖然我沒有看過這些小說所以不能評論它們,但既然這兩本小說在一些比賽中獲獎,這兩本小說應該都是不錯的小說。然而,卻沒有公司把這兩本小說拍成電視劇或電影。這是台灣製作公司的決策者們可以思考的問題。
以下是我的觀點,一般來說即使在美國,大部分情況下跟台灣一樣只有暢銷小說被翻拍成電影或電視劇。上述這幾部小說跟一些在台灣很受歡迎的愛情小說比起來並不暢銷。然而,首先,既然美國的科幻類電影如此受台灣觀眾喜愛,如果你因此願意拍科幻類電影或電視劇的話,除了請編劇寫一部全新的劇本外,何不也試試這些得獎的優秀小說呢?其次,以小說暢不暢銷為主決定是否翻拍的方法其實扼殺了很多很好的小說翻拍成電影或電視劇並受到觀眾喜愛的可能性。事實上,在台灣有很大一群人雖然選擇小說時只看愛情小說,但是卻很喜歡看西方非愛情類的電影或電視劇的,包含科幻類和奇幻類。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包含台灣也都有很大一群人是完全不看小說、卻很愛看非愛情類電影或電視劇的。鑑於此,一部小說不暢銷實際上並無法完全代表此不暢銷的小說拍成電影或電視劇一定不會受到歡迎。這情況在台灣尤其明顯,台灣市場本身就比美國小,小說的市場當然更小了。因此,在台灣用是否暢銷去評判是否拍攝某部小說會比起在美國更多地扼殺了讓好小說的故事受到觀眾喜愛的可能性。舉例來說,在台灣的上述這兩類人雖然沒看冰與火之歌的原著小說,卻愛死了冰與火之歌此劇。既然台灣有一些得獎的優秀小說是非愛情類的題材,你何不試試看翻拍這些小說呢?風險是一定存在的,但同時,由於以上原因,受到台灣觀眾喜愛的可能性並沒有你所想像的低。
第二,很多台灣觀眾明確表示,比起台劇,他們更喜歡韓劇和美劇。既然視頻網站的收視率被韓劇和美劇搶走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那麼老闆和投資人應該好好思考一下,為什麼他們的劇不被台灣觀眾喜歡,而韓劇和美劇卻備受台灣觀眾喜愛,而不是一直拍同樣的愛情浪漫題材又一直抱怨。
第三,雖然有一些非愛情類題材的台劇受到台灣觀眾的喜愛,但也有不少台灣成年觀眾對愛情類以外的題材仍然不感興趣。很多台灣成年觀眾不喜歡愛情和浪漫話題以外的其他話題,這其實是一個很糟糕的情況。台灣觀眾,尤其是成年觀眾要注意,非愛情類的題材能夠開闊眼界因此值得一看。
本文到此結束。看完這篇文章,我建議你再閱讀我的另一篇文章:我對台劇《台北女子圖鑑》的評論的評論。該篇文章有更多關於台灣觀眾在評論電視劇或電影方面應該如何理解。
透過捐款和在社群媒體上關注我來幫助我
我撰寫的每篇文章在撰寫前都經過我數天的研究和思考。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捐款支持我,這樣我可以撰寫更多有品質的文章。
注意: 捐款的單位是美元 – 美元兌新台幣約為 1:30 (1美元=30元台幣)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分享此篇文章到你的社群媒體頁面,這樣我的文章就可以被更多人看見。
同時也請透過點擊下方連結來關注我的社群媒體(包含Facebook),這樣你就可以收到我最新的文章。
關注我的社群媒體: 臉書Facebook | Twitter | Linkedin
文章禁止轉載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