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文章第五部分。點擊此連結以閱讀第四部分。
*註:
1. 在整篇文章中,此用詞 “商業領域” 或 “商業世界” 指的是人們加入勞動力的整個社會。它不僅僅只有代表在商業職位上工作的人,它代表了每一個做辦公室工作的人。
2. 在整篇文章中,“老闆” 僅代表公司的CEO,或公司的擁有者;它並不代表非CEO但有管理一些員工的“主管”。文章中的 “老闆” 和 “主管” 是有區別的。
3. 在整篇文章中,“雇主”指的是老闆、用人主管,和人資。 它不僅僅代表公司的老闆或擁有者。
4. 當文章中有個情況並沒有被特別指出是 “在台灣的情況” 時,這種情況在西方也會發生。
6. 微觀管理
在Quora上回答一個問題:CEO (執行長) 可以每天遲到嗎,一位回覆者在他的回答裡說道,“如果我每天早上 8 點到下午 6 點在辦公室看到他,我會更擔心…..他要經常出差會見潛在客戶、合作夥伴、投資者、媒體等。他能夠信任他招募的其他高層來處理日常營運。另一方面,當公司表現不佳時,或者如果一些關鍵的副總裁離開了 ( 這絕不是一個好兆頭 ),那麼 CEO 就會在辦公室花費更多的時間。還有一些 CEO 從不離開辦公室並參加他們直接下屬的每一次會議,只是為了聆聽和微觀管理,這可能是最糟糕的情況。“ 有個人回覆了這個答案,“不確定我是否完全同意最後面的說法……我認為參與團隊應該是責任之一。否則他們 (CEO) 要如何理解公司面臨的挑戰? [1]https://www.quora.com/Can-a-CEO-be-late-to-their-office-almost-every-day/answer/Franco-Caporale?ch=18&oid=74385390&share=10ed165f&srid=uzPvp&target_type=answer ”
我和回覆這個答案的評論者有同樣的看法 — 這個答案部分正確,部分錯誤。在“融入團隊”方面,我想分享我的額外觀點。第一,我的確同意CEO必須雇用最優秀的人才,讓他們發揮自己的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然而,我認為在大多數情況裡,進行微觀管理的是副總裁、總監和經理,而不是CEO。許多 CEO 通常只是聽取報告並做出決定。第二,我不認為聽報告是微觀管理。聽取下屬的報告是必須要做的。你可能是經理或總監,你聽下屬的報告,不是嗎? CEO 必須做出決策,因此他/她必須聽取副總裁和其他 CxO 的報告。有很多事情更應該被視為微觀管理,而不是聽報告,除非所要求的報告是某種垃圾。例如,要求你寫下昨天上午 10 點你在做什麼。假設這就是你的要求,那確實是微觀管理的一種方式。
儘管如此,微觀管理仍然是每個國家的人都抱怨的問題。我不熟悉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微觀管理情況。不過,即使有些國家的微觀管理方式沒有台灣那麼糟糕,但微觀管理下屬的上司的心態和問題是相似的。因此,我解決在台灣微觀管理問題的建議仍然可以被應用。以下是我的建議摘要。如果你已經閱讀了本文的第 4 部分,則可以跳過它。或者你也可以閱讀文章的第 4 部分以了解詳細資訊,如果你還沒有閱讀它的話。
1. 一些對下屬進行微觀管理的上司,其實控制慾很強,或者喜歡當著下屬的面做下屬的工作,從而讓自己有一種優越感,或者兩者兼而有之;一些主管透過自己做一些工作來微觀管理,因為他們不知道下屬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一些微觀管理的主管擁有上述所有問題。
2. 我對微觀管理下屬的主管的建議:
(1) 自己改正你的心理問題,而不是將問題帶到工作場所並影響你的員工和同事。
(2) 主管的工作應該是管理比你的下屬所管理的視野還更廣闊的視野、領導和指導下屬,如果你對下屬進行微觀管理,你可能除了過度控制之外不知道在你的位置上你應該做什麼。作為一個高薪的主管,你應該加強自己在自己的職位上應該做什麼和怎麼做的知識,而不是搶走下屬的工作來滿足你可悲的自卑感。這種管理方式只適用於一些取代性很高的工作,例如接待員或基層工廠工人;它不適合大多數其他的辦公室工作。
(3) 與其對下屬進行微觀管理,主管應該要提拔工作獨立、能力好的員工,而不是那些不獨立、只會做你以前教過的事情、 “永遠說好” 的員工。這種高度依賴的員工不會幫助公司成長或變得更好,因此不應該被提拔;就讓他們留在他們目前所在的地方。作為主管,你也應該於在工作中保持獨立上做些工夫。
(4)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數位工具,請學習如何使用它們。
許多非重複性的工作需要獨立思考、彈性和應變能力,及適應能力,而不是詳細的訓練。讓你的下屬獨立思考。二,正如我在文章的第 1 部分中所說,“許多行銷專業人士在工作期間和下班後自己學習如何進行數位行銷,因此成為經驗豐富的行銷專業人士,而不是在工作期間由主管教導,這是一種老舊的方式。 “ 然而,許多老主管並沒有學習如何在工作中使用數位工具。同樣重要的是,認為每項工作都必須進行詳細訓練的主管應該訓練自己獨立思考、彈性和應變能力、適應能力和自學能力,並且他們應該要求他們的下屬也這樣做。
(5) 關於一些以前沒教過下屬的工作都自己做的主管,而不是讓下屬自己思考發揮能力的問題,,我在本文第三部分第四點的部分建議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工作是關於你所從的職位 (職能),你當然可以向你的下屬展示如何做一項你以前沒有教過的新工作。話雖如此,有的時候你可以做一個風險評估,讓你的下屬自己去思考如何做某項工作,並且如果風險不大時,接受一些失敗。然而,有時主管以前沒有教過的工作是有關於下屬和你不工作的另一個職能。有些主管會自己做這樣的工作…..有些主管這樣做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下屬的工作做得好不好…….讓我再重複一遍我在第 3 部分第 4 點中的部分建議:這是沒關係的,因為你不必具備所有的專業素養。但是,既然……[某種原因],所以你的公司可能只是一家小公司,為什麼不讓你的下屬發揮他們的能力呢?既然是你因為你不能確定一個提案有沒有缺點而不知道它好不好,此提案也可能確實是好的。做一個風險評估和承擔一些中小風險,讓下屬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接受有時候可能會失敗。如果你搶走了他們的工作並自己完成這項工作,因為這與你的專業無關,你也可能會失敗。假設你有一些你在意的事情,你可以在你的下屬開始那個提案之前指出你在意的是什麼,或者在提案完成後審查下屬的提案、指出錯誤的部分和原因,以及如果可以的話,也許提供一些建議。那為什麼當你們都可以在你在意的事情上做點什麼的時候,你要在意你的下屬是否失敗,但你卻不在意你是否失敗?是什麼讓你覺得你自己做的提案一定比下屬做的好?如果你不能判斷一個提案是否好,它也可能是好的。如果你能說出來,為什麼不直接說出哪裡錯了、為什麼錯了呢?不知道怎麼說?那就是你的表達能力有問題。改進它而不是搶走你下屬的工作。看到第二點,有人會說太理想化了。不,它根本不會太理想化。是你的閱讀能力有問題。再重複一次,由於這與你的專業無關,你也可能會失敗。再次閱讀從 ‘假設你有一些你在意的東西’ 到 ‘改進它而不是搶走……’ 的句子。
附加筆記
我對台灣的另一種微觀管理情況有附加說明。有時候在台灣的網站上有人寫文章抱怨他們想離開這份工作,因為有很多時候工作無事可做 – 通常每天所有的工作都只用了 2 或 3 小時,但主管經常觀察他們是否在上網而不是在工作。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台灣的行政工作中。很多台灣人時常評論道,“工作時本來就不該做你自己的事”、“可以上班做自己的事是你幸運,老闆不想管,但正常本來就不能做自己的事,妳領人家薪水,還妄想做自己的事,這什麼邏輯?”,或者 “你應該要在工作時裝忙”。儘管一些台灣人認為如果有這樣的工作他們也會想離開,但這些台灣人也不知道如何回答這樣的評論。
不,我不同意以上評論;抱怨是很合理的。這些有這類想法的台灣人,大概是被台灣壞老闆壞主管奴役慣了。
第一,當然,如果有工作需要做,你應該在工作時間做那件事;然而,如果沒有工作,為什麼員工不能做自己的事情呢?這跟優先順序有關。工作是第一優先,但如果沒有事可做,當然應該要有做自己事情的權利。
第二,雖然其他類型的工作可能有比行政工作的工作更多的工作需要做,並且即使其他類型的工作( 例如行銷或業務 ) 的員工的工作不忙,一些主管仍然很在意這類其他工作類型的員工是否在工作時間做自己的事,但也有一些主管理解每個人都需要在工作中休息一下,所以不會在意他們的下屬有時在他們面前做私事。很多台灣軟體工程師,在工作不忙的時候,可以在老闆面前看一些新聞,或者加強自己的程式技能。那為什麼非軟體工程師的其他類型的的工作 — 例如,行銷或業務 — 不能像軟體工程師一樣被對待?主管們,讓你的員工在沒有工作需要做的時候休息。
第三,很多老闆和主管有一個想法,當他們雇用一位員工但該員工卻在工作時做私事時他們浪費了錢。因此,一些台灣老闆和主管要求員工裝忙。然而,讓我問你,當你的員工沒有工作可做和在裝忙的時候,既然他/她什麼都不做而只是假裝做某事,你的錢不是一樣浪費了嗎?假裝做某事為你的企業提供了什麼樣的工作服務?員工必須裝忙是一個可笑的想法。此外,一些台灣老闆也因此經常把很多工作指派給單一員工,因為他們擔心如果員工無事可做,他們的錢就會浪費。然而,雖然上述個案的行政工作確實有很多浪費存在,但台灣有一些工作崗位的員工其實太忙了,特別是餐飲業的基層員工。這是一種剝削。在無事可做的時候給你的員工一些休息時間,而不是裝忙。當忙碌的時候,你的員工將因此有足夠的精力來處理工作。
很多台灣主管都有這樣的想法:員工在工作中沒有什麼事需要做的時候不能做自己的事情,和員工應該在他們都知道沒有什麼事需要做的情況下一直裝忙。這想法很可笑。這是一種微觀管理。
我不知道美國等其他國家的人是否與寫下或同意這些我引用的評論的台灣人有相同的想法。我猜其他國家的一些主管會在無事可做的時候讓行政人員做自己的事情,但其他國家的一些主管仍然會在意是否從事其他比行政工作有更多的工作要做的工作的員工在工作期間做自己的事情。因此,上述同樣的話也送給對於認為上述引用的評論有道理的任何國家/地區的人。
7. 創造一個對內向者友善的工作環境
雖然世界上有很多內向的人,人們對內向者也很熟悉,但很多職場其實是歧視內向的。許多人尊重從事某些特定工作的內向專業人士,例如軟體工程師,但這種尊重並沒有被給予從事任何類型工作的內向專業人士 — 是的,我說的是 “任何” 類型的工作,包含一些通常被認為只適合外向的人的工作。在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情況比較沒有那麼糟糕。例如,一些美國公司招聘內向者作為業務,這是一個普遍認為適合外向者的工作;也有一些文章寫到內向的業務的優勢。這一篇或這一篇文章可能是你很好的參考。另一個例子是行銷,它通常被認為是外向者的工作,而且從事行銷職位的外向者多於內向者。但是美國的很多文章也寫了內向的人也很擅長行銷。儘管如此,世界各地的許多公司,包括美國,實際上並不尊重內向的人。在許多情況下,如果可以的話,他們傾向於雇用外向的人,除了一些通常被認為是內向者的工作的特定工作,例如軟體工程師。他們認為外向的人“與團隊合作得很好”,而內向的人則不然。一些主管沒有這種歧視,但他們仍然雇用外向的人,因為他/她和團隊成員都是外向的 — 他們也認為外向的人與他們會 “共事得更好”。在我看來,這是對內向者的歧視。可悲的是,我們呼籲停止對種族、性別和國籍的歧視,但大多數人並沒有發現內向的人也受到歧視。台灣的情況更糟。雖然台灣人往往比西方人害羞,但台灣人實際上更看重外向的人,並傾向於雇用外向的人。另外,因為內向的人可以做業務或行銷的概念還沒有傳到台灣,所以台灣的主管更願意雇用外向的人做業務或行銷。
對內向者的誤解與對內向者的正確看法
作為一個內向的人,我想解決一些關於內向者和外向者的誤解,以及我對你應該如何改善對內向者的看法的看法。
1.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有更好的溝通和表達能力,更善於與人相處。
我的觀點:
不。
第一,很多人對 “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 的定義是錯誤的。 “外向” 或 “喜歡/善於與人交往” 並不代表 “有良好的溝通或表達能力”。內向的人固然安靜,不喜歡經常與人交往,但這並不代表每個內向的人都一定不具備良好的溝通或表達能力。許多內向的人可以在工作、專業和個人興趣方面與他人交談、表達自己的想法、與他人溝通和協作。可悲的是,人們往往有一種誤解,認為良好的溝通或良好的表達能力就是一個人“活潑地 ”與他人交流或表達一個想法。快速問題:為什麼一個人不能用 “不活潑” 的方式表達思想或與人交流?許多專業人士不會以 “活潑” 的方式做這些事,不是嗎?如果你沒有在這樣做的,為什麼你要要求候選人是一個外向的人並 “活潑” 地回答你的問題?這種誤解太可笑了,你們中的許多人對下屬都有可笑的雙重標準。
更何況,確實有很多內向的人不擅長表達或溝通,但這並不代表每個內向的人都不擅長表達或溝通。你為什麼不在面試或工作中自己觀察是否候選人/員工擅長這些事情?事實上,表達能力水平或溝通能力水平的差異更多地發生在不同的工作類別之間。例如,很多業務很擅長表達想法或和別人溝通,並且很多這樣的業務性格外向,而很多軟體工程師不擅長這些和性格內向。然而,許多從事軟體工程以外工作的外向者其實在表達想法或與他人溝通方面爛透了:他們通常只是説說而已或虛張聲勢騙人 ( 只是先把話說清楚,許多內向者也這樣做,這是錯的。我只是在談論做這些事情的外向者被可笑地視為 “善於表達或溝通” )。同時,也有一些性格內向的人從事軟體工程師以外的工作,擅長表達和溝通與工作相關的事物、他們的專業和興趣;也有一些性格內向的軟體工程師,善於表達和溝通 — 比爾蓋茲和馬克祖克柏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二,毫無疑問,外向的人喜歡與人相處,而許多內向的人更喜歡獨處的時間,並且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更善於與人相處。然而,“善於與人相處” 或 “喜歡與人交談” 並不代表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或溝通能力。讓我再次重複我在第一點中所說的:許多從事軟體工程以外工作的外向者其實在表達想法或與他人溝通方面爛透了:他們通常只是說說而已或虛張聲勢騙人 ( 需要說明的是,許多內向的人也會這樣做,這是錯的。我只是在談論外向的人,他們做這些事情被荒謬地視為“善於表達 或交流 )。同時,也有一些性格內向的人從事軟體工程師以外的工作,擅長表達和溝通工作相關的事物、專業和興趣。
第三,為什麼一個人一定要和你或其他人“相處”? 只要一個人不玩一些職場政治並做好他/她的工作,她/他就沒有影響你或其他人的工作。那為什麼有人並沒和你或其他人他媽的 “相處” 很重要? 為什麼他/她不能“只做他/她的工作”,這是一些厭倦辦公室政治的性格外向的人所希望的事情? “我想要一個與人處得來的人”? 這真他媽的可笑。在職場上擁有專業的態度,好嗎? 你不能放下你的個人偏好,透過與內向者單純討論工作來專業地與內向者一起工作嗎?你才是那個不能很好地與團隊合作的人。
2. 我不在乎候選人是內向還是外向,但他/她應該笑。這看起來更友善,也顯示了更願意與他人合作的態度。
我的觀點:
不。當然,微笑讓人看起來很友善。我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在遇到一個對我微笑的陌生人時,也會感到溫暖和放鬆。微笑絕對是一件好事。性格內向的馬克祖克柏也經常在公眾面前微笑。我相信有很多內向的人會對人微笑。話雖如此,內向的比爾蓋茲不會每次在公眾面前都微笑;他只是專業地解釋了他對氣候變化或某些醫療衛生議題的看法。史蒂夫賈伯斯是一個介於外向和內向之間的人,在那些蘋果產品發布會上,並不常笑。他只是專業地解釋了最新的蘋果產品。那為什麼你接受他們不笑,卻不接受別人不笑呢?許多專業人士在討論重要工作時其實不會經常微笑。那麼,為什麼有人在面試或工作中必須微笑,以表明他/她願意與他人合作?為什麼一個人不能在討論工作、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並與別人合作時沒有笑容? “沒有笑容” 和 “願意傾聽他人並與他人合作” 並不衝突。事實上,很多內向的人都是很好的傾聽者[2]https://blog.hubspot.com/sales/introverts-make-great-salespeople ,這有利於與他人合作。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對 “與他人合作” 的定義是錯誤的。願意 “與他人合作” 或善於與他人合作並不代表要對別人“微笑”。那是一種誤解。
再者,僅僅因為某人對你不友善並不代表他/她也不願意與你合作。還記得我在本文第 2 部分所說的 “態度” 嗎?我說,“很多人對“態度”的理解有誤:以工作為例,應該要被指為 “工作態度”,工作態度等於“ 工作中” 的態度。” 還記得我在文章的第 4 部分有關於類似的主題中所說的話嗎?我說 ( 有點長,你還記得內容的話可以跳過 ),“性格與工作態度無關,因此不應作為 “很好共事” 的指標。看一個人是否“很好共事”,要看他/她的工作態度。例如有責任心,有決心去實際執行一件事,或者在意細節讓工作盡善盡美 — 這些都是很好的工作態度,或是一個人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特質。但工作中的性格也並不總是代表個性……你們中的許多人根據與工作無關的人格特質雇用員工。工作態度會是一個更準確的指標。更重要的是,這些特徵與某人的性格是否讓你感到愉悅無關。很多時候,很多用人主管根據個人喜好雇用用人主管喜歡的候選人…..許多優秀的候選人因此而被錯過。讓我問你:如果有一個軟體工程師,他的性格讓你覺得他似乎不是一個會和你處得來的人,但他/她真的很擅長開發軟體 — 他/她是這產業中的頂尖人士,撇開薪資等條件不談,你會雇用他/她嗎?你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說會,只要他/她能以他/她的出色技術為我開發軟體,誰在乎我們是否處得來?那麼為什麼不像對待軟體工程師那樣對待其他工作類型的人呢?”
這是我的建議:與其檢視候選人是否對你微笑以顯示他/她的友善,不如檢視候選人的專業能力水平,並問他/她一些關於過去與他人合作的經歷的問題 — 那會是就一個人是否可以與他人合作方面更準確的指標。
3. 業務是一份內向的人不適合的工作。
我的觀點:
不。有一篇文章討論了內向的人作為業務代表的優勢。你可以閱讀它。我會補充一點,內向者的這些優勢證明了內向者可以成為出色的業務人員 — 只是以一種不同於外向者之方式的方式。你為什麼要在乎別人的路和你想像的不一樣? 為什麼別人的方式一定要和你的一樣?只要他/她給你帶來優惠,就不用在意^^。你還應該參考我在第一個誤解中說的幾句話:“許多從事軟體工程以外工作的外向者…………他們其實通常只是説說而已或虛張聲勢騙人……同時 ,有一些內向的人從事軟體工程師以外的工作,並且擅長表達和溝通”。此外,在 Quora 上的這個答案中描述的業務 Dave 是一個一位內向的人在業務工作上做得不錯的很好的例子。
順帶一提,台灣的情況更糟。如同我提到的,因為內向的人可以做業務或行銷的觀念還沒有散播到台灣,台灣的主管較喜歡雇用外向的人做業務或市場行銷。此外,還存在一些基於性別的歧視。雖然還是有一些性格內向的人被錄用做為業務,但是這種性格內向的業務往往都是男性。被聘為業務人員的女性通常性格外向。很多台灣男主管喜歡雇用外向、年輕、漂亮的女性做業務,以“討好喜歡看一些美女的台灣男性客戶” (^^),特別是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業務職能的主管多為男性;這些被雇用來 “取悅台灣男性客戶” 的女性業務只是基層業務。讓女性業務取悅男性客戶的行為是錯誤的。為什麼?因為 “用女性魅力取悅男性客戶” 與專業能力無關。雖然很多年輕的女性業務人員並沒有意識到這點,但這種期望根本不應該存在,也無助於發展她們的專業能力。如果主管雇用男性做為業務,主管對該男性業務會有某種要求,做得好的話,還有晉升的希望。我建議男性台灣主管不要再利用這類年輕外向的女性,而是應根據他們對男性的要求來雇用女性 — 產業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表達能力,對你的女性業務提出與對你的男性業務提出的要求相同的要求,而不是讓女性業務用她的女性魅力“取悅男性客戶”。同樣重要的是,如果你有並非從相關科系畢業、並且因此在他們的職業生涯開始時不具備該產業的相關知識的男性業務人員 ( 是的,確實有一些這樣的男性業務,即使在半導體產業 ),你為什麼期望與這類男性業務一樣的女性業務必須 “取悅男性客戶”?無論你對男性業務有什麼期望,放同樣的期望在女性業務身上,而不是要求/讓這些女性業務 “用女性魅力取悅男性客戶” ( 除了“喝很多酒”的期望 – 例如:期望一位業務願意喝很多瓶威士忌;這類狀況時常在台灣發生。這期望根本不應該存在,因此不應該放在任何人(男性或女性) 身上。是的,這個 “喝很多酒” 的期望也不該放在男性身上。 )。
( 以上這種情況在半導體產業比較多。這只是一些常見的案例,我也見過半導體產業的女性因為專業而被聘為業務。 )
4. 行銷是一個不適合內向的人的工作,因為行銷人員都是有活力的、有創意的人,做行銷需要有這種活力的人來進行頭腦風暴會議。
我的觀點:
不。
第一,行銷確實需要一些創意性思考,但有創意並不代表外向活潑。如同我們都知道的,作家、畫家和音樂家等多種工作中的許多創意專業人士都是內向的^^。所以你為什麼會有這種他媽的可笑的想法,認為有創意的人一定是外向的?你沒有這個想法?但是你對行銷專業人士有這種想法。為什麼你會有這種他媽的可笑的想法,認為在行銷方面有創意的人一定是外向的^^?事實上,很多內向的人在行銷工作中很多需要創意性思考的工作都能做得很好。例如,寫文案、想出一個廣告的腳本,想出一個公開活動的主題。
第二,因為會議是一項集體活動,人們往往有一種誤解,認為一個人必須外向才能使會議取得成功。但是,不要忘記,很多人在開會討論工作的時候都是非常嚴肅的。為什麼一個人必須外向才能在會議中取得成功?難道一個人不能單純專業地表達他/她的想法或想法並專業地與他人交流嗎?為什麼會議是否有 “活潑/有活力的的氛圍“ 很重要?想法和建設性的討論應該是必要的東西,而不是“活潑/有活力的的氛圍” ( 我說的是每一種類型的會議。不管是不是頭腦風暴會議,只要是與“想法”相關的會議 )。你不是說開會一定要有一種有活力的氣氛嗎?不,你的確是那個意思,因為你的確認為 “行銷需要有這種氛圍的人來開會”。不管怎樣,只要有有價值的想法被提出來,和有場有建設性的討論,這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會議。
更重要的是,舉行頭腦風暴會議並不需要與會者 “活潑” 或 “有活力”。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可以貢獻有價值的想法,而不用表現得 “活潑” 或 “有活力的” ,只要他/她為團隊貢獻了他媽的想法。給有這種認為頭腦風暴會議需要活潑或有活力的人的誤解的行銷專業人士:一,就只是一個人很安靜並不總是代表他/她在會議期間沒有或不能為團隊貢獻任何想法。你他媽的為什麼不自己檢視一下一個安靜的人在會議期間是否確實做了他/她該做的工作?二,是什麼讓你覺得一個內向的人的想法一定比你的差?就只是因為他/她性格內向?只是因為他/她沒有那種“氛圍”?你為什麼不更專業一點,用他媽的“想法/點子”來評價你下屬的想法/點子,而不是一個人有沒有“氛圍” 或活潑不活潑?認為一個人必須活潑的想法是很可笑的。
在台灣的歧視內向者的情況的補充說明
我也想特別談談台灣對內向者的歧視情況。如同我先前所說,雖然台灣人往往比西方人更害羞,但台灣人實際上更看重外向的人,並傾向於雇用外向的人;這種情況在招募年輕員工時尤其常見 — 因為人們往往有一種年輕人是很有活力的的印象,所以很多台灣主管在招募大多為年輕人應徵的基層職位時,都喜歡雇用外向的人。 在這裡,我將列出台灣的一些常見情況以及我對它們的看法。
1. 台灣主管在雇用大多為年輕人應徵的基層職位時,喜歡雇用性格外向的人。
我的觀點:
一、台灣一些高階主管都是內向者。如果你認為高階主管不一定要外向,那為什麼一定要年輕員工是個外向者呢?雙重標準和歧視。
二、閱讀以上寫的 4 個誤解。不要再有這些誤解了。如同我所說的,這種想法是歧視。
三、正如我在本文第四部分第5.1.1點所說,許多台灣主管喜歡雇用活潑的年輕員工的目的是為了娛樂他們。如果你讀過第四部分,你可以跳過這部分:“如果你作為一個年輕人讓自己變得很嗨 ( 非常活潑的意思 ),很多台灣主管就不會詢問你的經驗或技能;你很容易就被錄用,因為你很嗨。如果你作為一個年輕人不讓自己變得很嗨,很多台灣主管就會開始批評你哪一部分不符合他們的標準,並且他們不會雇用你。這些老闆或主管非常不專業,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根據是否具有活潑的特質來雇用員工,而不是根據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來雇用員工。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台灣公司充滿了無能的主管和無能的員工。這種情況更多發生在台灣的年輕女性候選人身上。”
四、這是最重要的一點,雖然台灣人往往比西方人害羞,但台灣人其實更看重外向的人,並且傾向於雇用外向的人。很多台灣人常說,西方人都直言不諱的表達 (勇於表達) 想法,而台灣人開會時往往很害羞;台灣人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台灣人的性格特點是害羞。但是,我認為這只是某些台灣人的原因之一,即使是真正害羞的台灣人也還是有其他原因。我有不同的看法。台灣人外向的人很多,除了開會的時候,我並沒看到他們在其他場合害羞。
台灣人在與西方同事會面時不勇於表達的第一個原因是,由於台灣的教育方式,許多台灣人包括外向的台灣人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因此,他們對一個特定的事物沒有任何特定的想法。
第二個原因是大多數台灣人包括外向的台灣人都缺乏表達能力,因為同樣的事情 — 台灣的教育方式。
所以讓我問你:為什麼你比起內向的台灣人更看重外向的台灣人,當外向的人也缺乏獨立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因此在工作中對各種話題沒有任何想法的時候?我建議你雇用和提拔有獨立思考和良好表達能力的員工,而不是外向或活潑的人。
最後一個原因是,由於台灣的家庭教育方式和西方國家較好的經濟發展,大部分台灣人沒有西方人那麼有自信。事實上,一些性格外向的台灣人在所有與會者都是台灣人的會議上仍然是非常直言不諱 (勇於表達) 的。所以這就是一些這種其實有自己想法的台灣人不勇於表達的原因。對於一些這類台灣人,你現在是成年人了,所以就自己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就好了,而不是責怪你的家人,但什麼都不做 — 我看到很多台灣人責怪他們的父母,卻身為成年人沒有做任何事情來提升他們的自信;這不是這裡的主題,所以我不會深入討論。其他這類台灣人也有我上面描述的同樣的問題:缺乏獨立思考,表達能力差。
2. 基層職位的年輕員工要有良好的態度:對老員工微笑、友善、有禮貌,所以老員工才會因為受到尊重而願意教。
我的觀點:
不,這是台灣人由於傳統文化:“敬老尊賢”過度看重年紀或資深程度的情況,我在文章第 4 部分的 5.2.1 點提到過。當然,任何要請教專業人士的人要有一些禮貌,但台灣的情況是,很多台灣人包含年輕人都認為越資深或年紀越大的人,工作能力越好,或者很多台灣老闆和主管因此要求年輕員工要微笑、要友善、要尊敬老員工,這就是台灣人所謂的 “好態度” 或 “禮貌”,這些想法是不正確的。
第一,有禮貌並不代表一個人必須微笑或友好。一,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有些人就是不喜歡微笑;不笑的人並不代表他們對你不禮貌。二,每個人都有她/他覺得她/他無法處得來的人。更重要的是,即使她/他可以和你相處,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要不要和你相處。有些內向的人就是不喜歡交朋友,因此你眼中的 “不友善” 並不代表她/他不禮貌或不感謝你傳授的寶貴知識。如果一個年輕員工在教完後有說“謝謝”,因為這個權利讓她/他遠離這個 “友善” 的事。只要一個年輕員工在訓練後能夠完成工作,為什麼她/他必須微笑還是用你想要的方式表現 “友善” 很重要?是老員工和你應該改正自己的想法,只要年輕員工在被教導完後有說“謝謝”,讓他/她遠離這“ 友善“ 的事。再者,對某人冷淡並不總是代表不友善。很多軟體工程師很安靜和不笑,但經常用他們的專業幫助其他工作職能的員工;這種幫助是一種友善的方式 — 我相信你們中的許多人都同意。那你為什麼不對其他工作職能的員工抱持著同樣的想法呢? 與其檢視一個人是否僅僅因為是資深的老員工或高級員工而對這些人微笑,不如檢視他/她在有空時是否會幫助其他員工。
第二,由於上述第一點的原因,很多台灣人對 “良好態度” 的定義是錯誤的。 “良好的態度”並不意味著有人必須微笑、友善和尊敬老員工。( 這裡的“尊敬” 不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尊重。這裡的 “尊敬” 指的是年紀大的人在台灣人的心裡更有權威 ) 再者,正如我在本文第 2 部分所說,包括西方人在內的許多人都誤解了“態度”的含義:在工作的情況下,應該稱為“工作態度”。工作態度與是否尊敬長者或資深員工無關;畢竟,一,不尊敬某人,並不代表輕視或歧視某人,或不感激某人的教導。這取決於個別情況;為什麼一個人不能像西方人一樣,只是沒有認為年長或資深員工一定比他/她自己更好,但那個人仍然用對待包括同齡人和年輕員工的每個人的平等地尊重來對待年長/高級員工?每個人都應該被允許這樣做。二,年長或資深並不代表擁有良好的能力 — 為什麼年輕員工必須僅僅因為資歷或年齡就必須尊敬年長或資深的員工?這很可笑。工作態度的例子,我在文章的第四部分列舉了,有責任感,有決心去實際執行一件事,或者在意細節使工作完美 — 這些都是很好的工作態度或一個人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特徵。
此外,正如我在本文第 4 部分第 5.2.2 點中所說,美國的許多主管正在帶領年長或年長的人成為他們現在的樣子。在美國,一些員工的晉升是因為他們的能力,而不是因為他們的資歷或年齡。同樣,你應該因為一個人的能力而尊敬他/她,而不是因為他/她的年齡。因為資深程度或年齡來尊崇一個人,在台灣的職場上造成了一些問題。資深人員的能力並不總是優於資淺人員。同樣的概念也適用於哲學家孔子的短語。 “賢者” 有可能會是年紀不大的人,這句話不僅是“敬老”,還有 “尊賢” 的意思。似乎大多數台灣人都錯誤地認為,有智慧或聰明有能力的人必須是年長或資深的人,而忽略了 “尊重賢者”。由於錯誤的想法和忽略,許多能力不錯的台灣年輕人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或尊敬。當然,這種錯誤的信念不會幫助公司成長,只會讓公司停滯不前。與其以傳統台灣文化要求年輕員工尊敬資深或老員工或對他們微笑,我建議你根據你對她/他的專業能力和“工作”態度的評估來評估你的員工/下屬。
3. 很多台灣員工會希望同事和他們一起吃午飯; 否則,他們會認為這位同事是個不合群、不知道她/他要處理的人際關係,也不友善的怪人。許多台灣人不喜歡單獨吃午飯而不是和別人一起吃午飯的同事。這種情況在台灣女性員工之間尤其多見,包括性格內向的女性,因為大多數女性都有在充滿女性的團體中並且團體中的女性都是朋友的習慣 — 高中時做的事,在職場上仍然會做。
( 在台灣,工作場所和學校都有午餐休息時間,因此工作時間是朝九晚六 )。
我的觀點:
如同我在第三點誤解中所說的,為什麼一個人一定要和你或其他人“相處”?只要某人不玩一些職場政治並做好他/她的工作,她/他就沒有影響你或其他人的工作。因此,為什麼某人不和你或其他人一起吃他媽的午餐很重要?不要因為個人感受而歧視或批評單獨吃午飯的同事。在職場上有個專業的態度,好嗎?
另外,就像我在台灣的第二種情況說的,即使一個人能和你相處,每個人都仍有權選擇要不要和你相處。有些內向者就是不喜歡交朋友。因此,你眼中的 “不友善” 行為並不代表她/他不是一個可以在工作中與你共事的好同事。再次重申,不要因為個人感受而歧視或批評單獨吃午飯的同事。你不能放下你的個人偏好,透過與內向者單純討論工作來專業地與內向者一起工作嗎?你才是那個不能很好地與團隊合作的人。
4. 最後一個台灣的情況,是大部分台灣人對於工作社交的普遍想法。Dcard上有一篇文章是關於一個台灣人納悶是否有一份不需要社交、只需要做Excel報表的工作。這篇文章收到了很多批評這位台灣人的評論。我覺得這篇文章是說明了台灣的情況的很好的例子,所以我會在這裡引用一些評論來表達我的看法。
( 註:作者刪除了文章,因為她的文章透露了她的工作細節,她不想在網路上被她的主管認出來。我已經刪除了她的工作細節。以上情況和下面的評論是台灣很多例子的一般情況和通常反應。 )
以下是對這篇文章的評論:
“沒有,整篇文章看起來好像都是別人的錯。不想時間被綁死,又不想社交的工作。又想一個月有三萬元。“
“妳是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太久,現實不是以妳為中心ok?”
”工作時間固定為啥不好,如果有同事下班時間找你說公事就有理由不理他欸。我覺得事情都有優點缺點,妳只看缺點當然什麼都不好。“
”都是they的錯,妳在家啃老吧,沒有的啃就“ 另外一個人回 “啃老二”
“要是有這樣的工作大概也輪不到你”
“你好好思考一下,要是你是老闆你會花三萬請這東西?”
“認真回覆你,基本上沒有妳列出條件的這種工作。妳要時間彈性,可以選擇排班制的服務業或業務,但就要付出勞力或承擔業績壓力。要工作輕鬆,可以選擇內勤行政,但就是週九晚六,能準時下班就不錯了,更不要說很多內勤加班還沒加班費。要找到輕鬆的內勤行政要靠運氣,通常薪水也很低。出社會就是這樣妳總是要犧牲一些什麼,所以很多人才說薪水=精神賠償費,妳要改變的是自己的心態,如果真的想要自由就只能在家接案囉“
“妳父母不也是這樣過來的嗎?妳現在待在家的每分每秒都是妳父母辛苦賣命工作換來的,而你在我看來只有自私兩個字,妳所說的每句話都只想到自己。不想當別人的奴工,不想跟人聊天好累,不想做少於三萬元的工作。所以,你覺得自己命很好嗎?笑話,大家都是一樣的好不好,都在賣命工作…..”
我的觀點:
上述這些評論收到了很多個讚。 沒有人反駁這些評論。而作者也盡量表現得很友善,似乎沒有想出什麼來反駁這些評論。
然而,我不同意這些評論。
第一,台灣的大部分工作確實需要與人社交,即使是行政工作。台灣的許多行政人員都需要與其他工作職能的同事社交。人們雇用外向的人作為行政,並認為與這樣的行政共事很有趣。然而,如同我在上面的段落中所說的,只要某人不玩一些職場政治並做好他/她的工作,她/他就沒有影響你或其他人的工作。那為什麼有人不和你或其他人他媽的 “相處” 很重要呢? 另外,除了接待訪客的工作,其他行政工作不應該要求行政人員社交。重申一次,為什麼一個人一定要和你或其他人“相處”?我不知道你的行政與你和你的同事聊天並讓你感到有趣這件事實際上為你的公司或你的團隊做了什麼工作。
第二,如同我所說,許多台灣人已經習慣了被奴役。無論在台灣哪個城市,以現在的生活成本來說,每月 3 萬台幣都算低了。如果和父母住在一起,3萬台幣的薪水是足夠的,但還是偏低。如果你住在你父母的房子裡,你可以拿著那份薪水生活,但你仍然不會有太多奢侈來過上更好的生活。我不知道為什麼很多台灣人明明知道這是一份很低的薪水,但是在有人抱怨時還是跟著罵,更不用提有人還是在外自己租屋生活的。有人會說該文的作者跟父母住在一起:好吧。雖然在這個案例理,作者住在她父母的房子裡,但評論只是說她不應該想要這樣的薪水,而不是說她可以用更低的薪水過生活,所以想到 “她和她的父母住一起”的可能性為零。這些評論只是在爭論她不應該想要 30K 的薪水。
再者,有位台灣人指出父母( 嬰兒潮一代 ) 辛苦的過去生活的想法也是錯誤的。如同大多數台灣人都知道的,過去幾十年來生活成本增加了很多。那麼,為什麼要通過談論父母 — 上一代 — 的過去生活來批評一個年輕人呢?這是很多台灣人都知道的事情。我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台灣人反駁這個評論。
還有,為什麼你要說她自私?這甚至與自私一點關係都沒有。你說她滿腦子都只想到她自己?她還需要為誰著想?她還沒有成為父母,所以她甚至不需要賺錢養孩子。台灣很多父母有錢,不需要孩子撫養。她剛剛開始她的職業生涯,所以肯定沒有能力撫養她的父母。她單身;當然現在的事情是關於她自己的。
這些想法很可笑。台灣的薪水就是他媽的低,即使只是一份行政工作也他媽的低。在現在這個時代,停止批評抱怨薪水很低或想要三萬台幣薪水的台灣人。
第三,讓我們來談談彈性工作時間。作者回答“有可能是打卡時間帶給我的情緒壓力吧” 並感謝了評論者提供建議。我認為答案並沒有解釋的很好。既然說的是打卡時間帶來的壓力,那麼她的意思大概當她需要準時上班的時候她很緊張。我不清楚她的具體工作情況如何,但有可能是她所在的公司沒有 “足夠” 的打卡緩衝時間。現在很多公司都允許員工在早上 9:00 後 30 分鐘內打卡;有些公司甚至提供 1 小時的緩衝時間 — 員工可以提前 1 小時上班,也可以延遲上班。這樣的緩衝時間有很多好處,可以讓員工有時間上班而不用趕時間,並且可以讓為人父母、在更早的時間需要送孩子上學的員工早點上班。然而,台灣仍有部分公司只允許 15 分鐘的緩衝時間;台灣的某些公司甚至不允許任何緩衝時間。所以如果是該文作者這種情況,“想要一些彈性而不是準時上班” 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是企業應該提供 “足夠” 的緩衝時間來打卡。
順帶一提,我還有另一種看法。我個人認為觀念應該被改變。除非有會議,否則大多數不需要輪班的辦公室工作應該允許員工在他們想要的任何時間工作。( 我只是說“大多數”,所以我並不是指每一個辦公室工作。例如,一些需要輪班的工作不適合彈性工作時間 ) 然而,這只是一個備註。在此主要想說的一點,仍然是一些台資企業應該給予 “足夠” 的緩衝時間。
因此,如同我所說的,我不同意這些評論,並且對我來說,這些評論似乎看起來很酸,只是想把憤怒發洩在別人身上。
閱讀下一部分:第六部分 ( 點擊此連結 )
透過捐款和在社群媒體上關注我來幫助我
我撰寫的每篇文章在撰寫前都經過我數天的研究和思考。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捐款支持我,這樣我可以撰寫更多有品質的文章。
注意: 捐款的單位是美元 – 美元兌新台幣約為 1:30 (1美元=30元台幣)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分享此篇文章到你的社群媒體頁面,這樣我的文章就可以被更多人看見。
同時也請透過點擊下方連結來關注我的社群媒體(包含Facebook),這樣你就可以收到我最新的文章。
關注我的社群媒體: 臉書Facebook | Twitter | Linkedin
文章禁止轉載